民族式摔跤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、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。每逢年节及重大喜庆日,许多民族地区都要举行摔跤比赛。自1953年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始,摔跤就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比赛项目。
根据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式摔跤竞赛规程,民族式摔跤的竞赛项目包括搏克(蒙古族式摔跤)、且里西(维吾尔族式摔跤〉、格(彝族式摔跤)、北嘎(藏族式摔跤〉、绊跤(回族式摔胶)以及朝鲜族式摔跤六个跤种。
搏克(蒙古族式摔跤)运动员均不分体重级别,俩人相遇以一跤定胜负。胜负的标准:在比赛中,先倒地或膝关节及其以上任何部位先着地者为负。运动员一股穿着有金属铆钉镶边皮制的“卓得戈”(跤衣),“班泽勒”(跤裤),“策骨布格”(彩带),“淘术”(套裤〕,“果特勒”(蒙古靴或马靴)和“布苏勒”(皮制腰带}。
且里西(维吾尔族式摔跤)的比赛方法是:双方运动员必须先抓好对方腰带,裁判员发令后,比赛即开始。在比赛中,运动员双手均不得离开对方的腰带去抓握对方的其他部位。运动员可用扛、勾、绊脚等动作将对方摔倒(肩胛骨着地,侧身着地或臀着地)为胜。比赛采取三局两胜制。
格(彝族式摔跤)的比赛方法是运动员双手从两侧抓住对方腰带,通过腰、腿、脚(勾、掰、翘、挑}等技术动作应用,将对方摔倒为胜。赛前一天称量体重.按体重分为五个级(标准同前)。比赛采用三跤两胜制。
北嘎(藏族式摔胶)的比赛方法是双方运动员必须双手抓好对方腰带(可一手在前,一手在后,或双子在对方背后握抱)。运动员仅靠腰臂之力提起对方将卖旋转摔倒尽用脚绊或澄踹对方。运动员肩、背、腰、臀、髋、头、体侧,任何一个小部位着地即为负。比赛按体重分为五个级别。
绊跤是满族、回蔟式摔膝。运动员按体重分为五个级别。两人身着摔跤衣,在10*10的比赛场地上互摔,以把对手摔倒为胜,并根据动作质量得一分,2分或3分,每场比赛三回合每回台三分钟,中间休息一分钟。以三回合中得分多者为胜。如未到比赛终止时间,而对方已超过对手10分,则超过10分者为胜。
朝鲜式摔跤类似于蒙古式,但又有不同。比赛双方相对弯腰,右手抓住对方腰带,左手抓住对方系在腿上的腿绳,进行较量。比赛场地分内场和外场两部分,内场为比奏区,外场为保护区,两区之间以5厘米宽的标线区分,线宽包括在比赛场压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