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网站!

项目介绍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竞赛工作 > 运动竞赛 > 项目介绍 > 正文

毽球规则

作者: 时间:2007年10月08日 10:21 点击数:

第一章场地、设备与器材

比赛项目比赛设男、女团体(三人制),男、女单人,男、女双人,男女混合双人共七个项目。

第一款场地面积

1.比赛场地采用羽毛场双打场地,长11.88米,宽6.1米。场地上空6米以内(由地面计算)和场地四周2米以内不得有障碍物。2.单人比赛场地长11.88米、宽5.18米。

第二款界线

比赛场地应按平面图(图1)画出清晰的界限,线宽4厘米,线的宽度包括在场地面积之内。较长的两条边界叫边线,较短的叫端线。连接场地两边线的中点与端线平行的的线叫中线。中线将场地分为均等的的两个场区。在中线两侧各画一条与中线平行的线叫限制线(此线包括在限制区内)。中线至限制线的距离为1.98米。

第三款发球区

距两端线中点两侧各1米处向场外各画一条长20厘米与端线垂直的短线叫发球区线(此线不包括在发球区内)。发球区线向后无限延长的区域叫发球区。

第四款球网

球网长7米,宽76厘米,网孔2厘米见方。球网上沿缝有4厘米宽的双层白布,用绳穿起,将球网张挂在网柱上。球网必须挂在中线的垂直上空。球网为深绿色。网柱安在中线以外,距边线45厘米处。

第五款球网的高度

球网的中部顶端距地面垂直高度为1.60米(男子),1.50米(女子)。网的两端距地面的垂直高度必须相等,两端的高度与中间的高度相差不得超过2厘米。

第三款标志杆与标志带

在球网的两端,垂直于边线和中线交接处,各系有一条宽4厘米,长76厘米的白色带子,叫标志带.在球网上连接标志带外侧应系有两根有韧性的杆,叫标志杆。两杆内侧相距6.10米(单人赛为5.18)米。标志杆长1.20米,直径1厘米,用玻璃纤维或类似的材料制成。标志杆应高出球网上沿44厘米,并用鲜明对比的颜色画上10厘米长的格纹。

第二章比赛队的规定

第一款比赛队由6人组成,上场队员3人,其中队长1人(左臂应佩带明显标志)。比赛前,各队应将参赛队员(包括替补队员)的姓名、号码登记在记分表上。未登记的队员不得参加比赛。

第二款参加团体赛的人员可报名参加单人、双人、混合双人赛;参加双人和混合双人赛的队员经检录确认后,不得替换和变更。比赛中,某方队员因故不能继续比赛,则判该方失利。

第三款队员的场上位置

站在靠近球网的两名队员从左至右分别为3号位和2号位队员,靠近端线的队员为1号队员(图2)。场上队员的位置必须与登记的轮转顺序相符合。

第四款发球的位置

发球的一方,2、3号位的队员在发球队员的前方,彼此间相距不得少于两米。球发出后,双方队员可以在本方场区内任意交换位置。

第五款每局比赛结束之前,队员的轮转顺序不得调换。

第三章比赛的规则

第九条比赛局数、得分、场区选择

第一款各项比赛采用三局两胜每球得分制,团体赛每局21分,其他各项每局15分。

第二款比赛前抽签获胜的一方选择一个场区或另一个场区;发球或接发球,第一局结束后双方交换场区和发球。

第三款决胜局开始前,正裁判员召集双方队长重新选择场区或发球。决胜局比赛中,任何一队先得10或8分时两队应交换场区。交换时,不得进行场外指导。交换场区后,双方队员的轮转位置不得变换。经记录员查对后,由原发球队队员继续发球。如未及时交换场区,一旦裁判员或任何一方发现时,应立即交换,比分不变。

第十条暂停与公共暂停

第一款比赛成死球时,教练员或场上队长可以向裁判员请求停。

第二款暂停时,教练员可以在场外进行指导,但场上员不得出场,不得与场外其他任何人讲话,场外人员也不得进入场内。

第三款每局比赛中,每队可以请求两次暂停,每次暂停时间不得超过30秒钟。某队在一局中请求第三次暂停,应判该队违例并失1分。一局内,某方的暂停次数不得移至另一局使用。

第四款单人比赛任何一方先得8分时,增加一次30秒的公共暂停,允许双方队员在场内休息,但不准场外指导。公共暂停不记录在双方暂停次数内。

第十一条换人

第一款团体赛允许换人。比赛成死球时,教练员或场上队长可以向裁判员请求换人。换人时,场外人员不得向场内队员进行指导,场内队员也不得离开场地。

第二款每队每局换人不得超过三人次。

第三款替补队员上场前,应在记录台附近作好准备,换人时不得超过15秒钟,否则判该队一次暂停。如该队在该局已暂停过两次,则判该队失1分。

第四款教练员或场上队长请求换人时,应向载判员报告下场和上场队员的号码。

第五款比赛中因故被取消比赛资格的队员,不能继续参加该场比赛,可由替补队员替换。如某队在该局已换人三次,或场外无人替换时,则判某队为负局。

第十二条局间间隙

一局比赛结束,下局比赛开始前,中间最多可有2分钟时间供两队交换场区、换人和记录员登记号码,双方教练员在不影响上述工作进行的情况下;可进行场外指导。

第十三条发球与接发球

第一款发球

1.各项比赛的发球队员须站在本方发球区内,用手持球,将球抛起,用脚将球从网上踢入对方场区,使比赛进行。发球队员必须在发球区内发球,在球发出后才能进入场区。

2.团体赛发球时,2、3号位队员不得有任何掩护动作,否则,判由对方得1分。

3.比赛各局若出现20或14平,执行轮换发球法,即每方轮发1分球。

第二款单人赛接发球有效区

单人赛每次发球均应落在单人赛接发球有效区内,否则判发球方失1分。

第三款发球失误

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,即判发球失误并失1分:

1.队员发球时,踏及端线或发球区线及其延长线;

2.球未过网或触及标志杆;

3.球从网下穿过;

4.球从标志杆及其延长高度以外过网;

5.球触及任何障碍物,或在进入对方场区前触及本队队员;

6.球落在界外;

7.发球延误时间超过5秒钟;

8.裁判员鸣哨后球坠落在地上。

第四款重发球

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,须重发球:

1.比赛进行中,球挂在网上(最后一次击球挂网除外);

2.比赛进行中,毽毛和毽垫在飞行时脱离;

3.裁判员鸣哨之前发球;

4.比赛进行中,其他人或物品进入场区。

第五款团体赛发球次序错误

1.未按照记分表上登记的发球次序进行发球,叫做发球次序错误。

2.发球队员击球的一刹那,裁判员发现该队发球次序错误,则判该队失分,

并恢复正确位置。如犯规队已得分,取消该队因该次发球次序错误所得的分数。

第六款团体赛接发球的位置错误

1.接发球方队员的位置

①2、3号位队员至少有一只脚的一部分比1号位队员的双脚距中线更近.

②2、3号位队员至少有一只脚的一部分比1号位队员的双脚距左(右)边线更近;

2.对位置错误的判罚

①判位置错误方失1分。

②队员恢复到正确位置。

第七款拦击发球

发球时,当球的整体高于球网的上沿,接发为拦击发球犯规。

第十四条团体赛的轮转顺序

第一款某队取得发球权时,先按顺时针方到1号位队员发球。

第二款新的一局开始前,可以变换本队队(图6)交给记录员。

第三款每局比赛结束之前,队员的轮转顺

第十五条比赛进行中的击球与附加动作

第一款团体赛每队在将球踢入对方场区前,在本方共击球四次,双人、混合双人赛为三人次,三次击球过网过网。

第二款一人次是指某队员触球次数,每名队员可触球两次。

第三款不得用手、臂触球,但防守队员在手臂自然的手球不判违例。

第四款球不得明显地停留在队员身体的任何部位。

第五款违反第十五条第一至四款均为违例,判由对方得1分。

第十六条触网球.

比赛进行中球触及两标志杆以内的球网为好球,球触标志杆为失误。

第十七条触网

第一款比赛进行中,队员身体任何部位触及两标志杆以内的球网,均为触网违例。

第二款队员击球后,触及标志杆或标志杆以外的球网、网柱、网绳或其他物体,不判违例。

第十八条进入对方场区和空间

第一款过网击球为犯规。

第二款比赛进行中,身体任何部位不得从网上标志杆以内区域进入对方场区的空间。

第三款队员若用头攻球时,必须在限制线以外起跳,落地时两脚可落在限制线内。防守队员在限制区内,拦网时头部无意识触球过网不判违例。

第四款比赛进行中,除脚以外,身体任何部位不得触及中线。脚不得完全越过中线。

第十九条死球与中断比赛

第一款球触地及违例为死球。

第二款中断比赛;其他人或物品进入比赛场区;更换损坏的器材;运动员发生意外事故等。发生以上情况,裁判员应鸣哨,中断比赛。上述情况终结即鸣哨恢复比赛。

第二十条计胜方法

第一款各项比赛先得21或15分的队为胜一局;如比分是20或14平时,比赛应继续进行,直到某队领先2分,方为胜一局。

第二款某局出现20或14平时则实行轮换发球法,即首先由有发球权一方发球,无论得、失分后,均由对方发球,依此类推,直到某队领先2分结束比赛。

第二十一条判定和申诉

第一款一场比赛中,正裁判员的判定是最终判决。

第二款只有场上队长可以对裁判员的判罚当场提出询问或要求解释,正裁判员应及时予以解释。如有疑义,必须服从裁判,但可要求记录在案,并迅速恢复比赛。

第三款比赛队必须服从装判员的判决。对裁判员的判罚有争议,比赛结束后3O分钟内可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,同时交纳申诉费500元。若获胜,申诉费如数退还;若败诉,则不退申诉费。

第四款无正当理由迟到15分钟为弃权,无故停止比赛5分钟为弃权。

上一篇:毽球教学

下一篇:毽球介绍

电话:020-38256716      传真:020-38256716    

邮编:510665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邮箱 tyb@gpnu.edu.cn

通讯地址:广州市中山大道西293号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

办公地址: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293号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综合馆二楼

版权所有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