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网站!

学院新闻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学院新闻 > 正文

深化新师范背景下大中小学体育一体化育人——体育与健康学院与河源新河实验学校共建教育实践教学基地

作者:康正煜 时间:2025年04月25日 09:46 点击数:

4月24日下午,体育与健康学院副院长李刚率教师团队赴河源市新河实验学校,举行教育实践教学基地授牌仪式。双方以“新师范建设”为引领,聚焦中小学体育教育一体化育人目标,通过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,推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课堂实践深度融合。活动同步组织学生开展教育见习研习,观摩中小学体育课堂,并与一线教师共研教学改革方向。

共建实习基地:锚定新师范建设,贯通协同育人链条

授牌仪式上,李刚指出:“教育实践教学基地是高校与中小学协同育人的重要纽带。在新师范建设背景下,高校需深度对接基础教育需求,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体育教师。”河源新河实验学校校方表示,此次合作将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和中学的实践场域功能,推动体育课程改革与师资培养双向互动。

双方明确,未来将围绕“师资共培、课程共建、课堂共研”三大方向展开合作。基地建成后,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可通过驻校实习、课程开发、课题研究等形式,深度参与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,促进教育理论与课堂应用的有机衔接。高校教师团队也将定期赴校开展教学指导,助力中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。

沉浸式研习:扎根课堂实践,锤炼师范生技能

授牌仪式后,体育与健康学院30余名学生分组走进七年级、八年级课堂,观摩“跳绳技巧提升”“跑步节奏训练”“趣味体能游戏”等课程。在七年级跳绳课堂上,教师通过分层目标设计,针对不同体能水平的学生设置差异化训练任务,既夯实基础技能,又激发挑战热情;八年级跑步课程则以“节奏感训练”为核心,通过步频控制与分组竞赛相结合的方式,帮助学生掌握跑步呼吸节奏与动作协调性,同时强化团队协作意识。

课后研讨环节中,高校师生与中学教师围绕四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:聚焦新课标下体育课堂的创新设计,探讨如何通过游戏化、情境化教学提升学生参与度;以“健康行为、运动能力、体育品德”三维目标为导向,优化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路径;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与体育课堂的融合点,将体能训练中的意志力培养、团队项目的责任感教育转化为德育抓手;同时结合师范生职业发展需求,分享教学技能提升策略与教师招聘面试技巧,为体育教育人才成长提供实践指导。研讨内容既紧扣教学改革前沿,又立足师生发展实际,实现了教育理念与实践经验的双向赋能。

一体化育人:新师范引领,构建体育教育新生态

此次活动是体育与健康学院推进“新师范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育一体化”建设的创新实践。近年来,学院以师范专业认证为契机,深化“高校—中小学”协同育人机制,通过共建实践基地、联合教研、双导师制等举措,推动体育教育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需求精准对接。

李刚强调:“一体化育人的核心在于构建贯通式培养体系。从高校的课程设计到中小学的课堂实践,需形成目标衔接、资源共享、评价贯通的体育教育生态链。”未来,学院将进一步加强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训,深化与中小学的合作机制,为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。

此次合作既是体育与健康学院深化新师范建设的重要举措,也是河源市推进体教融合的创新探索。通过高校与中小学的深度联动,双方将共同打造体育教育协同育人样本,为培养“品德优、宽口径、厚基础、强实践、擅创新、具有国际视野”的新时代体育教师,以及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

电话:020-38256716      传真:020-38256716    

邮编:510665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邮箱 tyb@gpnu.edu.cn

通讯地址:广州市中山大道西293号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体育学院

办公地址: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293号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综合馆二楼

版权所有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体育学院